中国湿地急需保护

湿地包括湖泊、河流、水库、滩涂等常年性或季节性积水区域,与森林、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,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,在防洪抗旱,调节气候,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,被誉为“地球之肾”。湿地也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,据联合国环境署2000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,每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000美元,是热带雨林的7倍,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。

 

我国湿地总面积为6500多万公顷,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%,居亚洲第一位,世界第四位,但是,近些年来,由于盲目的农业开垦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,直接造成了中国天然湿地面积消减、功能下降。我国沿海地区湿地总面积的50%已经消失,全国湖泊因为围垦而丧失的容积高达350亿立方米以上,相当于我国五大淡水湖的总蓄积量,近1000个中小湖泊因围垦而消失,这就大大加重了江河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,增加了洪涝灾害风险,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。

 

中国的沼泽湿地由于作为泥炭开发和农用地开垦,面积急剧减少。三江平原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沼泽分布区,据统计,1975年三江平原自然沼泽面积为244万公顷,占平原面积的48%;1985年沼泽面积下降到150万公顷,占平原面积的29%;到1990年沼泽面积仅剩113万公顷,仅占平原面积的22%。该区域随着自然湿地面积的逐渐减小,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,生物多样性降低,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现象,如风蚀加重、土壤局部沙化、盐渍化、水土流失加重、旱灾次数增多等等。

 

围垦与湿地用途的改变,还使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,渔业生产、湿地经济植物的种植失去了发展场所,对渔业资源的破坏也相当严重。

 

此外,湿地的泥沙淤积日益严重。长期以来,一些大江、大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森林资源遭到过度砍伐,导致水土流失加剧,影响了江河流域的生态平衡,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,造成河床、湖底淤积,湿地面积不断缩小,功能衰退。近年来,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频繁,与这些地区湿地水文发生的变化、湖泊拦蓄洪水功能下降有着直接关系。(网格)

摘自《中国环境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