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「2025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深圳行」嘉宾在深圳科学技术馆留影
近日,光明科学城核心区的“大飞船”内,一场跨越五大洲的科技对话悄然上演。来自全球31家华文媒体的社长、总编辑齐聚深圳科学技馆,在量子纠缠展项的前沿科技魅力与传媒矩阵的传播力碰撞中,实现了一次精彩共振。
欧洲时报、美国商业新闻网、台湾南华报、香港商报等媒体同步报道,让深圳科创故事借多元渠道传遍世界。

国际媒体部分报道
【01.建筑地标为媒,搭建全球视觉交流名片】

深圳科学技术馆外观
刚踏入光明科学城核心区,扎哈·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科技地标便引发媒体人的镜头狂欢。这座建设用地6.6万平方米、总建筑面积12.83万平方米的建筑,以U型飞船造型与深灰色金属外衣,在城市天际线勾勒出极具未来感的轮廓。西侧“舷窗平台”将生态景致与展厅功能无缝融合,38米超高中庭通过毫米级数字孪生工艺,把“科技、生态、艺术”的国际语言刻入空间细节。

台湾《南华报》社长赖连金(左)与欧洲侨报社长高进
台湾《南华报》社长赖连金表示,与台湾已有约20年历史的科学馆相比,深圳科学技术馆的规模更大、设施更新,展现出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。馆内动线设计流畅,从“你好,世界!”序厅到“宇宙探源”展厅,每一步都充满节奏感,达到国际一流水平。他在日本生活多年,也参观过欧美多国科技馆,深圳馆的体验丝毫不逊色。
他特别强调建筑设计的震撼力:“由扎哈・哈迪德事务所打造的飞船造型很酷。若一座城市没有这样的科学地标,难免显得‘老态龙钟’。深圳通过这座科技馆,不仅提升了城市科学感,更在下一代教育上抢占了先机,也让这里成为吸引全球目光的科技交流打卡地。”
【02.沉浸式展项为桥,构建无国界科普空间】

香港港真文化传播社社长郭灵(左)与加拿大搜罗传媒副总经理唐明涛
作为全球首家以“数字文明”为主题的科技馆,深圳科学技术馆以950个创新展项构建起跨文化交流平台,其中80%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打破了年龄与地域的界限。

美国《美中头条》社长谢忠与人工智能乒乓球机器人
美国《美中头条》社长谢忠认为,馆内可互动的科技展项数量惊人且均为前沿成果,例如与人工智能乒乓球机器人对战、和AI足球机器人竞技等项目,既充满趣味性又极具教育意义。他表示:“这种‘教育+互动’的融合模式,让科技馆真正成为跨越年龄层、连接不同国家的学习交流平台——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,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和地区,都能在此收获科技启蒙与认知提升。我多次到访深圳,此次参观是全新发现,这座科技馆是全球科普教育与国际科技交流的典范。”
馆内24个主题展区串联起人类科技文明演进脉络,从太空舱星际漫游到低空经济无人机表演,从原始技术复刻到AI创新成果展,每一项展项都暗藏“深圳基因”——80%的展项紧密对接深圳“20+8”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让国际访客直观触摸中国科创脉搏。

澳大利亚财视澳洲社长詹金龙体验科技项目
澳大利亚财视澳洲社长詹金龙赞叹道:“此馆全方位展示了从原始技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如今的科技水平,让人清晰了解到科技的飞跃历程。在馆里能体验到机器人、AI、低空经济无人机等各种最新科技产品,还可以与机器人互动打乒乓球、踢足球,体验各种玩法。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,科技水平更是全国领先,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可以说是科技发展上的竞争,我很有信心深圳科技可以带领中国在科技竞赛中拔得头筹,而深圳科学技术馆也将成为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。”
这种开放的科普理念吸引着全球访客慕名而来。开馆仅5个多月,累计接待观众突破200万人次,其中数万名外籍观众专程到访,客流覆盖港澳台地区及全球多个国家,创造了科技馆领域的“深圳速度”,成为全国科普界瞩目的“现象级”地标,也为全球科技文化交流搭建了优质平台。
【03.全球网络为脉,打造国际交流生态体系】

深圳科学技术馆具备 “主题前沿、展项领先、科教多元、建筑科幻、运营创新” 五大亮点,始终以打造国际一流科技交流与科普平台为目标,更以 “科学如此好玩” 为核心宗旨,构建 “天天有体验、周周有更新、月月有主题” 的科普教育体系,累计开展4400余场科普活动,其中不乏双语讲座、国际院士对话等跨国交流项目。此前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联合举办的知识科学文化节,吸引2000人次参与,中英双语内容网络点击量突破100万次,成为跨国科普合作的典范。

美国《中华商报》社长苏子涵等嘉宾参观深圳科技馆
“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科技馆!”美国《中华商报》社长苏子涵的两次赞叹,道出了国际访客的共同感受。这座开馆半年即成为“现象级”地标的科技馆,正以深圳为支点,通过建筑语言、展项创新与国际科普交流合作,将自身打造成连接全球的科普枢纽——不仅让数万名国际访客在此读懂中国科创,更让深圳的科技理念与科普经验通过国际媒体的镜头,传递给世界更多角落。

从珠三角到全球五大洲
从200万到访观众到千万级国际曝光
深圳科学技术馆正以科技为纽带
在开放交流中书写
“现象级”地标的国际答卷
让科学之光真正联结世界